2025年05月06   星期二    站内搜索
字号大小:
0

医改需追踪医患双方改革观感

2016-08-07 14:49:22    作者:张鸿飞
核心摘要:近日,以四部委联合下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为标志,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启动。

近日,以四部委联合下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为标志,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启动。

《意见》内含了医疗服务定价方式、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公立医院特需门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但被媒体单独“提溜”出来做摘要的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将取消药品加成”,一个是“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患者负担总体不增加”。

医改已行进了近20年,这当中又以2009年为分界线,形成了“老医改”和“新医改”的划分,经历了医疗市场化到回归公益性质的一个轮回,形成了许多关于医院产权改革方向、医疗及药品定价机制的技术性讨论。人们越来越明白,医疗改革成功的最终评价标准,并不仅仅是某种机制的如期实现、数据统计意义上的均衡,而是医生和患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享受者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据了解,医生诊疗费用的低下与药品加成的过高,共同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现状。它保证了公立医院在数据上的收支平衡,然而却导致了“大处方”“新特贵药”“过度医疗”等现象的出现,让医生和患者都容易成为扭结的医疗制度及以其为轴的社会冲突的代偿者。

此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剑指以药养医,意在建立医患双赢的格局。既然是在对之前2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方案,就更应在执行中充分体现出改革中“人的尺度”,追踪医患双方的改革观感。

在中国城镇化率已近60%的情况下,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兜底式的医疗保障,还需要贴合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医疗服务。“负担总体不增加”很好,钱花得值、花对了地方也很好,关键是要让就医过程变成一个高效、合理、讲明规则、有尊严感的过程。

医生的诉求更值得重视,因为在具体医疗服务中,医生是诊疗行为、医患关系的主导者。摈弃以药养医产生的损失,不能由医生群体代偿,相反,合理提升医生收入、建立价值正向的激励机制本身就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在实践中,应以此次意见中要求的提高诊疗、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为抓手,建立新的、更合理、更富有激励效应的收入框架,充分彰显出医生群体的劳动价值。进而,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得起医患两个方面“人的尺度”的丈量。

 

媒体聚焦更多

五大行高管年薪或难逃“腰斩”命运
央企高管降薪风声渐起,作为金融业里最“高大上”的国有五大行(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或将最先受到冲……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 杭州明日起全面放开住房限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