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使用工业内窥镜检测飞机发动机
奥林巴斯IPLEX NX2工业视频内窥镜
“恐飞症”顾名思义就是害怕坐飞机。娱乐圈中的葛优葛大爷就是“恐飞族”,据说有一次去戛纳参加电影节,葛优倒了20多趟火车才到达目的地。
说到底,“恐飞族”不敢坐飞机还是信不过飞机的安全性。其实很多人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疑虑——飞机的安全性到底如何保证呢?
从科学的角度讲,飞机是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因为其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飞机之所以如此安全,与其严密的检测过程密不可分,先进的检测技术、精密的检测仪器,强有力地保障了每一次飞行的安全,而在负责维护和检查飞机的工具中,排名首位的非工业内窥镜莫属。
飞机检测知多少
航空发动机是密封式结构,因此在日常检修的时候需要采取内窥手段,即远距离可视检测(Remote Visual Inspection)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学手段将密封物体内部的状况传导出来,然后对光学图像进行评估、检测与诊断。工业内窥镜可以在不与目标对象发生接触、不形成任何破坏或损伤的前提下,延长人类的视距,任意改变视线方向,因此能够很准确的观察到内表面的具体状况。
从发动机到机身,像是引擎、燃油箱、机身内部、装在机身后段的辅助动力装置、各种管路的检查都是工业内窥镜“看护”的对象。甚至在制造发动机时,工业内窥镜就被用来检查泄漏、腐蚀和表面裂缝,识别堵塞原因,探测外部物体等。日常检测中,内窥镜的软管会进入观测物体内部进行拍照、录像、存储等操作,之后利用三维立体测量法得出高精度检测数据。通常来讲,飞机每完成500到800个飞行小时后,就需要用工业内窥镜对热部件进行一次检查;而当飞机飞行了20到24个月时,则需要对发动机做一次全面检查。正是如此频繁且精密的检测,有力地将安全隐患排除在萌芽阶段,保障了飞行的安全。
低调的“飞机检测专家”
奥林巴斯作为国际领先的光学企业,一直以来以其出色的影像产品为大众所熟知,但早在1970年奥林巴斯就通过研发首款具有数字读取功能的测厚仪,进入了工业领域,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拥有多项技术专利。
在工业内窥镜方面,奥林巴斯独有的TrueFeel技术,能够利用机械的响应性来实现电动辅助导向,使得操纵杆操作变得轻松、灵敏。还有奥林巴斯独有的Tough Tapered Flex (TTF)钨钢编织管,6.0mm纤细的末端、柔性渐变的管道大大提高了插入性能,狭窄路径也可以顺利通过。
据悉,很多国际品牌都在产品的检修手册中规定使用奥林巴斯的产品。比如美国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Pratt & Whitney Group)就是奥林巴斯的忠实合作伙伴。奥林巴斯还在华普发动机培训中心和CFM发动机培训中心担任教学工作,教授工业内窥镜的使用与检测,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培育了众多合格的操作者,“飞机检测专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精密的检测工具、出色的检修专家,保证每次飞行都经过严格的安全监测,为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恐飞族”们还不卸下心理压力,马上定机票,世界那么大,一起飞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