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毅) 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官网透露,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质检总局在“双十一”期间以“神秘买家”身份买样抽查。
记者检索发现,这并非“神秘买家”首次出击。在10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2014年儿童玩具等14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抽查公告,结果显示网络销售的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和小家电等,合格率只有73.9%。
质检总局此次抽检,采取“神秘买家”方式(工作人员扮成普通顾客),从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当当、1号店、凡客等电商平台抽取了359家企业生产的502批次电子商务产品。
据悉,“神秘买家”负责购买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电商产品,然后通过与商户聊天留下部分网上信息证据,收到包裹后取证再送检。
“政府可以给电子商务卖家带来威慑。个人消费者却很被动,最后只能在微博上骂几句。”重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蒲永健说,政府的威慑作用很有必要。一些不顾信誉的中小企业都“骗一把算一把”,这样可能会毁掉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