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决定:“用3年的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四子王旗作为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扶贫联系点,突出抓好五项措施,通过了2年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65亿元,完成了106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占领全旗嘎查村的87%,让农牧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强化组织领导,为推进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离不开领导干部重视和支持。四子王旗建立了四大班子领导、驻旗部门和苏木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的机制,旗委、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现场办公;分管领导驻扎一线,及时调度;包户干部脱岗驻村,联系服务群众;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形成了团结一致、合力攻坚的工作氛围,既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展,又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规划先行,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针对村民过去建房时随意性大、院落杂乱无章、柴草乱堆乱放、垃圾乱倾乱倒、村容村貌“脏乱差”等现象,四子王旗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规划设计,既兼顾当前和长远,又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从解决村庄道路、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出发,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要求,由旗规划局、建设局、交通局对项目实施村进行了高标准的村庄布局规划。
规划设计完成后,组织乡村干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及时听取村民意见,做到了设计符合村民意愿,规划符合村庄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四子王旗采取政府投一些、群众筹一些、银行贷一些、项目整一些的办法,有效地保障“十个全覆盖”资金投入。
一是政府投一些。在用好“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村庄整治工程,对群众的院墙、棚圈、凉房以及村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资金全部由市、旗两级财政筹措。
二是群众筹一些。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实施,由村民自找工程队施工,商定建设价格,政府不大包大揽。建设过程中,群众参与施工,投劳折资,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采取完工一户,验收一户,补贴一户的措施,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及时兑现补贴,进一步缓解群众自筹资金压力。
三是银行贷一些。借助金融扶贫工程,及时协调旗金融机构,将金融扶贫贷款与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整村推进。采取政府增加贴息额度的办法,增加放贷指标,扩大放贷范围,提高户均贷款额度,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问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四是项目整一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十个全覆盖”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各方面的涉农涉牧资金有机整合,确保工程建设在哪里,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哪里。
坚持示范引领,营造建设美好家园氛围
“十个全覆盖”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必须依靠广大群众,必须突出基层组织带动。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成效由群众评判的原则,把这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摆在村民面前,激发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在全旗营造了轰轰烈烈建设美好家园的氛围。同时,把加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程推进的前提和保障,结合嘎查村“两委”换届,进一步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对两委班子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定考核,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示范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发挥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加强后续管理,确保各项建设工程使用效果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功在当代、利国利民。领导重视,群众期盼,投入巨大,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为了将来之不易的工程建设成果维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后续管理,四子王旗委、政府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享受以群众为主、管理以群众为主、维护以群众为主的基本要求。
一是注重发挥“管理”作用。建立“村民自觉维护、村级组织管理、苏木乡镇监督、部门考评”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工程建设成果。在机构设置上,各苏木乡镇成立环卫管理办公室,由一名苏木乡镇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负责人。
嘎查村委会作为管理主体,对文化室、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等村委会阵地进行管理维护,确保正常使用。在管理制度上,每个自然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或村规民约,全部由村委会提出草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注重发挥“人员”作用。围绕打造“三个整洁环境”,既村内整洁、院内整洁、室内整洁,由各苏木乡镇、文明办、卫生局、妇联等部门,分别制定管理办法。院内、室内和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通过开展“十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示范户”等创建活动,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户,给予经济奖励,促进转陋习、树新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对聘用的管理保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对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的,及时辞退更换。
由组织部门负责,把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支部书记考核范围,采取末位淘汰的办法,对慵懒散的村支书适时撤换。
三是注重发挥“资金”作用。2015年,嘎查村组织运转经费增加到了农区村级组织每年5万元,牧区嘎查每年6万元。将“两委”正职每人每年的基本报酬提到12000元;其他“两委”成员每人每年的基本报酬提高到9600元;现任自然村组长生活补贴每人每年提高到了3380元。
通过调标,调动了两委成员参与村庄管理的积极性。将村庄后续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村委会村庄管理经费达到1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村庄管理的顺利开展。
据悉,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农村牧区旧貌换新颜,使得农牧民生产现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牧民把“十个全覆盖”称之为“幸福的全覆盖”。
四子王旗委、政府将带领全旗各族人民群众,如期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各项建设任务,千方百计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他们尽快地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向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献上一份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