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山,应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高),从业35年来,他以超常的工作量,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一颗仁爱之心,赢得了全社会和医院上下的一片赞扬。
他是个忘我的大忙人。每天找李应山看病的人络绎不绝,他的门诊常常被看病的人挤得满满当当,他一边问诊,一边检查,一边开药,还得接电话回答患者的咨询或指导用药。报告、化验单、X片在他桌上,眼前轮转,眼、耳、手、口并用。面对众多渴望的眼神和焦急的病人,李应山准是耐心询问,从没有让他们失望,尽力给以满意的解答。常常为了一句话还得重复好几遍,耳聋的,听不懂的,他都不厌其烦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那些医嘱。他每天至少接诊三四十个病人。接诊完毕就带领年轻医生一头钻进了病房,逐一巡查,回应问题,指导用药,了解病况……按照住院先后,轻重缓急有条不紊,无微不至。病人及其家属也习惯了,一见李大夫,心里都暖暖的。 由于李应山接诊的病人多,所以星期天、节假日这些法定休息日他也全耗在了医院。在家人眼里,除吃饭睡觉外,其他时间都不见李应山的影踪。他很忙,就连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和大年,他也常常被病人的电话叫走。2020年除夕晚上,为接诊一位疫病患者,他和几个医生一个通宵都未合眼。抗击疫情期间,李应山40天没有回家,战斗在抗疫一线。手机5000分钟通话时长都不够用,家里人给他打电话总是正在通话中,偶尔接起来也是边和人说话,边“哦哦”应答两声就挂断了。女儿在北京生病了,打电话问喝啥药,告诉之后竟然没听出是自己的女儿,女儿委屈地和妈妈抱怨。
他是个随叫随到好医生 。李应山本来睡眠就不好,但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手机24小时开机状态,有时候家人也劝他几句,让他关机,好好睡上一觉,他准说,谁让咱是个医生。病人为大,不着急半夜三更谁会打扰别人呢!一年四季,无论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风雨交加的盛夏。只要一有电话求叫,他不管正在吃饭还是酣睡中,都义无反顾出诊。金城镇西南角康有德妻子凌晨四点夜尿下地,突发心脏病,摔倒在灶台前。接到求救电话后,李应山急忙赶去抢救,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患者生命。老康感激不已,塞给他一个红包作为酬谢,李应山硬是没收。龙泉村一位姓孙的病人农药中毒,急诊住院,说自己一时没钱,李应山为病人垫付了医药费,并说安心治病吧,钱好了以后再还。 大柳树村一位姓白的老汉,在李应山门诊室边走动边自言自语地说:“好人啊,好先生,好人啊,好先生……”问其究竟,老汉说,昨天老伴儿突发脑梗,话也不能说了,因为快80岁的人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医院,结果让李大夫给治好了。他无以回报,不知道咋感谢为好。
他是个对病人负责的好大夫。面对当下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李应山从来不让患者做无效的检查,比如核磁、CT、透视等,他通常是先自己进行物理检查,望、触、叩、听基本定性定位后,再辅助一些必要的医疗器具检查,有的放失,决不让患者花一分冤枉钱。在用药上,李应山从来都是让患者在同等药效药力下开便宜药。能用常规药就不开前沿药、尖端药。能用口服的,就不让输液。他从不开大处方,做到了既治病又省钱。 王庄村一患者在找李应山前已经交钱做化验呀,后经李应山检查,认为没必要做,不过已经交费了,想退费,可是收费处电脑调不出单子,李应山硬是联系上相关科室,给把钱退了出来。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永远不要在病人身上做的太多。”几千年过去了,希波克拉底的名言包涵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尤其在医学越来越向商业妥协的今天,更有警示恒言的效用。
他是医院的中坚力量。李应山及其所分管的内科团队在医院的营业额中仍占到50%以上,毫无疑问,李应山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内科主任,他不仅每天要料理自己手下的诸多病人,而且要负责管理科室的方方面面,事必躬亲。此外,还要定期交流医案经验,培训年轻医生,在技术、管理、医德等方面做好传帮带,从而使内科医生上下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急诊室值班医生工作辛苦,又休息不好,午夜凌晨接诊是常有的事,李应山为了鼓励值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从科室绩效总额中挤出一部分,作为内科急诊值班医生的补助。他虽然医道很好,但从不自满,他常常向其他科室的医生电话请教医学术语、用药疑点和外来化验单上的生冷项目。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生命守护生命,以健康捍卫健康,以心灵抚慰心灵”,这是山西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应县医院的揭牌仪式上,院长张胜潮携全院医护人员的庄严宣誓,这也何尝不是李应山几十年来的从医宗旨! 李应山敏于行讷于言,他精益求精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新时代一位合格医疗工作者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