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麻海军) 中核集团近日首次在国内组织召开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推介会。该核循环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建成后我国将形成商用大规模核循环能力。
此次中国核循环项目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处理国内核电站卸出燃料800吨,通过核循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为核电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建设乏燃料离堆贮存中心,一期贮存能力为3000吨,对核电站卸出的燃料进行后期管理,让核电更安全;三是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实现高放废物长期管理的固有安全,让核电更清洁。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压水堆核电站乏燃料累计约产生量为23500吨,而离堆贮存的需求将达到15000吨,核电的大规模发展在政策和客观需求方面必然会要求加快核燃料循环后段的发展。
目前我国发展核循环产业及建设大型商用核循环厂的条件已经成熟。政策方面,我国早已确定核燃料闭式循环路线,安全发展核电的目标得到了不断的明确和强化;产业方面,我国将有巨大的乏燃料安全管理及发展快堆的需求;资金方面,我国设立了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核循环项目发展有了资金保障;技术方面,自行建造的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建成,为中国核循环产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