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央作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部署,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可谓风生水起,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保独立性创新智库运行机制
智库的体制和机制决定了智库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一个良性的架构体制才会有一个良性的机制。传统地方智库,包括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和高校智库在内,其资金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拨款,因此,这些智库对地方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依附关系。
这种依附关系一方面会导致地方智库难以发挥独立的第三方客观研究机构职能,另一方面也导致其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难以开展持续性和超越地方的全国性研究。因为单一依靠地方政府拨款,势必导致地方智库在建设过程中经常面临资金瓶颈,以至于过于偏重成本考核,这不但制约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压制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成立于2013年8月的重庆智库,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打造了“双轨法人”的智库新体制。作为第一家以智库冠名的社团法人,重庆智库不仅拥有重庆智库研究会这个社团法人资格,还成立了重庆智库研究院这一企业法人。
这两个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定位明晰的差异化功能,为运作提供了便捷,从而使体制更加灵活,提高了决策的效能。重庆智库研究会主要是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和咨政报告,而重庆智库研究院主要是为各层级政府部门与各类企业提供战略规划,重庆智库通过对方购买智库服务来解决运维的成本和智库发展必需的投入,同时实现智库产业拓展的稳健收益。
对于非营利社团法人与营利性企业法人是否存在冲突问题,重庆智库理事长王佳宁认为:“重庆智库的社团法人与企业法人分野明确,界别清楚,社团法人具有为党和政府服务的公益特征,企业法人通过输出智库产品(思想和观点)而适当盈利。
提升研究能力 立足地方聚焦全局
研究能力是决定智库存亡的关键因素。受运行机制、资金来源、研究人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智库特别是高校智库容易陷入经院式研究,特色优势不明显,可操作性研究成果相对偏少,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决策需求,更无能力为中央决策服务。
但重庆智库在既立足重庆地方实际又定位全局决策服务方面探索了一条新路。重庆智库是重庆第一家决策建议专报直辖市市委、市政府的智库,每月向重庆市委办公厅报送《重庆智库》(决策建议),内容涉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庆五大功能区立法、长江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方面,其中多篇被重庆市领导批示,可见重庆智库已经建立了畅通的政策影响机制。
作为地方智库,重庆智库怎样做到较好地对国家战略进行研判呢?一是依据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文献进行判断;二是参考一个时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政策安排;三是响应中央重大决策的地方政策安排,如重庆市提出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就是在全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下重庆市委、政府对中央决策的呼应。
将上述三条主线作为依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落地效应分析和前瞻性研判,从而让重庆智库的研究紧跟国家决策和部署,也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拓展影响力 发挥品牌效应
“重庆智库虽注册地在重庆,但运作是全国,视野是全球,我们接近一半的咨政服务外延都在重庆市外,作为一个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智库往往是别人(包括各级政府和企业)闻讯来找我们。”王佳宁谈到。这说明了影响力对智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探析地方智库如何提高影响力,可以从麦甘(James G. Mc Gann)提出的测量智库影响力四个指数中得到启示。这四个指数分别为资源指数、使用指数、输出指数和影响指数。资源指数包
论坛相关内容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形成了品牌效应,这也提升了重庆智库的知名度。而在使用指数和影响指数方面,重庆智库的“大国三部曲”(《大国论衡》《大国韬略》《大国智囊》)已经纳入重点图书规划,其中《大国论衡》获颁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
综上,从独立性、研究能力和影响力三个核心要素来评估重庆智库,可以发现重庆智库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如重庆市政府在《关于加强重庆市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就明确点名要“支持重庆智库研究院等开展重点社会智库建设试点,发挥其在全市社会智库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但整体来看,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地方特点的地方高端智库体系,众多的地方智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