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改革提出一周年之际,供给侧背景下中国企业创新发展之路暨立白样本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发布三项供给侧改革研究成果。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要解决主体与动力问题。改革主体由政府为中心向企业为中心转移,要高度重视供给端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企业要由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形成改革的基本动力。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作主题报告。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和中企之声研究院四家首都智库共析企业“改革故事”,以基层样本引领供给侧改革深化。
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新动力、新产能、新供给”,围绕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及发展趋势,对2016年供给侧改革形势进行分析,对2017年供给侧改革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并且提出深化的样本。
此次研究成果由民间智库联合发布,总结来自基层的经验,讲好供给侧改革的新故事。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管益忻将对成果分析。
立白集团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市场化的经验。广东立白集团1994年创立时,正是美英日德韩等国跨国公司瓜分中国日化市场的时候。经过23年的收复,立白集团由珠三角农村扩展全国,进而向大城市进军,并连续23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区域品牌一跃至全国日化老二。现在立白洗衣粉全国销量第一,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为25%,立白洗洁精连续多年占据全国销量第一,全国市场份额占比为40%。不仅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而且形成了我们追求的“中高速度”“中高链条”,这正是供给侧的目标。特别是实现了供给端与需求端多频、多层次互动,他们认准中国中产的消费群体“不伤皮肤,不伤衣服”的要求,大规模提供洗衣液,引领中产消费阶层 把中国由洗衣粉时代带进洗衣液时代。立白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在于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供给观。他们在供给方、供给手段、供给产品、供给人、供给制度和供给关系方面,用新供给观全面改造企业,为我们研究供给侧规律提供了一个样本。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主题报告表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实为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阶段,以“攻坚克难”的深化改革为核心内涵,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动力机制和体系转型的系统工程。通过研究供给侧改革中的制度供给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强调供给侧改革首要和基本的是制度供给,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产业升级,由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化,则是改革的基本动力。立白等一批民族产业的兴起,证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是互动的。
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院长徐文中,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谭云明、中国企联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与荣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将作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 表示供给侧改革主体应是企业,改革主体由政府为中心向企业为中心转移。要高度重视供给端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根据立白集团的经验,在2017年供给侧改革要实现10个转变:供给侧改革主体由政府为中心向企业为中心转移。供给侧改革重心让“去产能”向新动能转移。供给产业发展战略应当由追赶型向跨越型转变。供给侧改革手段应由政府调控向市场调控转移。供给要素由向全要素向制度优先供给转移。供给侧改革着力点由去企业向建新结构转移。供给品由规模资源竞争向品牌竞争转移。供给改革道路应当由投资刺激向科技创新转型。供给侧的决策由虚拟经济向百年产业转移
专家提出,供给端创新能力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包括市场体制、所有制改造、管理制度、品牌经营、运行机制、科学技术、商业模式与供给文化的全面创新。
本次研究成果发布及研讨,旨在梳理各种所有制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规律、特点,培养、壮大新动能,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发展。
首都经济学界、企业界及30家媒体记者出席会议。